一、組織方式
實行公開申報,根據不同類型項目分別采取競爭性評審、地市科技局推薦、事后獎補、定向委托等立項方式擇優(yōu)遴選承擔單位。各申報單位應仔細閱讀專題內容,選擇符合條件的類型進行申報。
二、專題內容(共四類,第一類至第四類)
第一類 競爭性評審類項目(專題一至專題四)
本類型專題為競爭性評審類項目,符合條件的單位都可申報,根據專家評審結果,項目擇優(yōu)入庫,事前立項資助。
專題一: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(專題編號:0701)
?。ㄒ唬?申報內容。
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,將科技成果包含的知識、思想、方法、主要突破等,向社會公眾介紹、推廣。重點支持獲得國家科技獎、省科技獎二等獎及以上和承擔國家、省重大專項的完成單位,將其重大科技成果通過通俗易懂、深入淺出的科普微視頻、圖書作品、實物模型等多種方式,面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、介紹、推廣。
?。ǘ?項目驗收考核指標。
1.制作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微視頻,每段視頻不少于5分鐘,利用網絡、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對公眾發(fā)布;
2.編印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圖書作品不少于1部;
3.制作重大科技成果展板或實物模型,參加省級科技成果系列展示活動,或在大型科技場館中展示。
以上項目驗收考核指標完成其中一項即可,同時組織召開一場科普宣傳會。
?。ㄈ?申報條件。
1.獲得國家科技獎、省科技獎二等獎及以上和承擔國家、省重大專項的完成單位;
2.項目合同期為1年。
?。ㄋ模?資助方式。
支持強度10萬元/項。2018年、2019年計劃分別立項20項。
專題二:重大創(chuàng)新平臺科普教育活動(專題編號:0702)
?。ㄒ唬?申報內容。
依托重大創(chuàng)新平臺(包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、重大工程項目、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實驗室等)開展科普教育活動,提高全民科學素養(yǎng)。鼓勵重大創(chuàng)新平臺面向社會公眾,尤其是中小學生和青少年加大開放力度。注重運用創(chuàng)新技術和數字化手段進行展示,體現科普的現代化和互動性,針對不同的活動群體制訂有針對性的科普活動方案,組織開展相關專業(yè)知識介紹、模擬體驗、實踐操作等科普活動,實現寓教于樂,讓更多的社會公眾,特別是中小學生和青少年認識了解重大科技進展,促進科普小鎮(zhèn)建設和科普旅游發(fā)展。
?。ǘ?項目驗收考核指標。
1.制訂年度重大創(chuàng)新平臺科普教育活動方案和科普教程,并向社會公布;
2.開展高質量科普活動條件能力建設,包括但不限于:培訓面向不同群體的科普講解員;制作有分類指導的科普專題宣傳片、宣傳手冊;配備現代化、數字化、專業(yè)化的創(chuàng)新技術展示手段等;
3.每月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不少于一周;
4.面向中小學生和青少年特別是貧困地區(qū)的中小學生和青少年免費開放不少于5場(次);
5.積極參加省組織的全國科普日和科技創(chuàng)新系列活動,展示科技創(chuàng)新成果。
?。ㄈ?申報條件。
1.申報牽頭單位應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、重大工程項目、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實驗室依托的法人單位;可以有合作單位或參與單位,但不得超過2家;
2.申報單位應具備基本的對公眾開放條件和較強的活動組織能力,具有良好的社會口碑和公眾認知度;
3.項目合同期為1年。
?。ㄋ模?資助方式。
支持強度50萬元/項。2018年、2019年計劃分別立項5項。
專題三:“館校結合”創(chuàng)意機器人科普教育活動(專題編號:0703)
(一) 申報內容。
“館校結合”科普育人工程模式由省科技廳、省教育廳共同舉辦,推動科普場館+中小學校緊密結合,聯合開展科普創(chuàng)意專題活動。創(chuàng)意機器人科普活動是“館校結合”科普育人模式的典型代表。支持整合科普場館資源,構建全省科技教師科普培訓平臺和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學基地,開展創(chuàng)意機器人創(chuàng)新實踐系列活動;組織高校和高新技術企業(yè)聯合開發(fā)創(chuàng)意機器人科普教學實踐套件;聯合當地科協(xié)、科普場館、教育部門等機構,推動科普教學套件進學校、進課堂、進社區(qū)、進農村;組織機器人特長生開展創(chuàng)客集訓活動。
?。ǘ?項目驗收考核指標。
1.組織省創(chuàng)意機器人大賽預、決賽;
2.依托創(chuàng)意機器人,推廣“館校結合”科普育人工程模式;
3.培訓中小學校教師不少于200人次;
4.組織創(chuàng)意機器人進校園等系列科普活動參與師生總數不少于10000人次;
5.開展創(chuàng)意機器人創(chuàng)客集訓活動不少于1次。
?。ㄈ?申報條件。
1.申報單位應為我省大型科普場館、科技類博物館;
2.申報單位具有舉辦過全省機器人大賽的豐富經驗;
3.申報單位建有專門的教師培訓報名和比賽報名系統(tǒng);
4.項目合同期為1年。
?。ㄋ模?資助方式。
支持強度100萬元/項。2018年、2019年計劃分別立項1項。
專題四:粵港澳大灣區(qū)科技館聯盟建設(專題編號:0704)
?。ㄒ唬?申報內容。
整合科普資源,組建“粵港澳大灣區(qū)科技館聯盟”,研究制定大灣區(qū)科技館發(fā)展規(guī)劃,促進創(chuàng)新文化的培育孵化,搭建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平臺,開展科技成果的展示交流,推動科普理論的學術研討,探索青少年科學教育的方法途徑。
?。ǘ?項目驗收考核指標。
1.組織大灣區(qū)內科技館、科普機構、非政府組織等單位加入聯盟,覆蓋大灣區(qū)各地市,包括港澳地區(qū);
2.舉辦聯盟成立大會,制定聯盟章程,每年召開不少于1次聯盟工作會議,研究制定大灣區(qū)科技館合作發(fā)展規(guī)劃,探索科普產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,提交年度工作報告;
3.舉辦不少于1次科普合作發(fā)展交流會,對接科技政策,研討科普發(fā)展理論,探索科普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方法途徑;搭建區(qū)內科普活動、展覽資源庫;
4.開展粵、港、澳三地科學秀匯演各不少于1次或開展粵、港、澳三地科學秀進校園巡回演出不少于3次;
5.開展區(qū)內青少年研學活動,來自粵、港、澳三地學生各不少于100人,赴粵、港、澳活動各不少于1次。
?。ㄈ?申報條件。
1.第一申報單位應為獨立法人的企事業(yè)單位;
2.申報單位應具有較強的聯盟組織能力,有承擔省級科普行業(yè)民間組織的組織策劃、實施工作經驗;
3.聯合申報時,應提供合作協(xié)議書,明確各方責權利;
4.項目合同期為1年。
?。ㄋ模?資助方式。
支持強度200萬元。計劃立項1項。
第二類 地市科技局推薦類項目(專題五)
本類型專題申報單位由粵東西北地區(qū)(含惠州市、江門市、肇慶市享受省財政支付轉移的縣區(qū))15個地市科技局統(tǒng)一推薦,實行入庫管理,事前立項資助。不受理未經地市科技局推薦的單位申報。
專題五:粵東西北地區(qū)農村中小學??茖W館(室)建設試點示范(專題編號:0705)
?。ㄒ唬?申報內容。
粵東西北地區(qū)農村中小學??破召Y源匱乏,支持粵東西北地區(qū)農村中小學校建立校園小型科學館(室)或升級改造現有的校園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、校園科技活動場所,配備以實踐互動為主的展教產品,為在校學生提供科技課堂,增加實踐動手的機會。適當擺設一些科普展板、科技圖書等科普產品,邀請科學家、科普工作者入校組織開展身邊科學、健康衛(wèi)生、綠色環(huán)保、低碳生活、安全應急、科技發(fā)明創(chuàng)新實踐、科學小實驗等各類科普活動。
?。ǘ?項目驗收考核指標。
1.充分利用校園場地,拿(騰)出一間教室或能夠符合要求的空間,擺放科普展品15~20件(套)、科普圖書1000冊及若干科技創(chuàng)意作品,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,以可觀、可動、可學、可樂等方式,搭建內容豐富、趣味性強、寓教于樂為一體的校園科學館(室);
2.結合課程課標,開發(fā)系列科普教育課程不少于5課時(每課時一般不低于30分鐘);
3.開展主題科普活動不少于2次,其中至少1次邀請科學家、科普工作者入校開展科普活動;
4.能夠對外開放共享,年參觀體驗總人次不少于1000人次。
?。ㄈ?申報條件。
1.粵東西北地區(qū)(含惠州市、江門市、肇慶市享受省財政支付轉移的縣區(qū))15個地市,每個地市科技局推薦2所本市偏遠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小學或中學,其中2018年、2019年各支持1所;
2.推薦的中小學校應具備基本的場地資源,能夠安排一間教室或一定的空間場地用于校園科學館(室)建設;
3.被推薦的中小學校應提供建設或升級改造科學館(室)簡要方案;
4.校園科學館(室)應配備1名專/兼職科技輔導員;
5.校園科學館(室)應開放共享,發(fā)揮示范輻射作用;
6.項目合同期為1年。
?。ㄋ模?資助方式。
支持強度20萬元/項。2018年、2019年兩個年度分批支持,每年計劃分別立項15項(每個地市支持1項)。
第三類 事后獎補類項目(專題六至專題七)
本類型專題一是支持省內媒體平臺開展科普宣傳活動,實行競爭性評審,項目擇優(yōu)入庫,事后獎補;二是支持新認定的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加強條件能力建設,實行事后獎補。
專題六:科普傳播平臺運營獎補(專題編號:0706)
?。ㄒ唬?申報內容。
支持省內媒體(包括平面媒體、網絡媒體、廣播電視媒體等)圍繞科技創(chuàng)新重大政策、重大活動、重大成果等,開展科普宣傳活動。以前沿科技、軍民融合、全民健康、綠色環(huán)保、食品藥品安全、防災減災、養(yǎng)殖種植、破除迷信等為主題內容,創(chuàng)作通俗易懂、深入淺出的科普微視頻、動漫作品、圖文報道等作品,進行廣泛傳播,提升全民科學素養(yǎng)。
(二) 考核指標。
圍繞專題內容開展形式多種多樣、內容惠及民生,特色鮮明、效果突出的系列科普傳播活動。
?。ㄈ?申報條件。
1.申報單位應為省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(yè)單位;
2.申報單位應通過平面媒體、網絡媒體、廣播電視媒體平臺,事實進行科普傳播,并提供相關佐證材料(包括前期資金投入的相關憑證)。
?。ㄋ模?資助方式。
支持強度20萬元/項。2018年、2019年計劃分別立項10項。
專題七:2017年、2018年新認定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運營獎補(專題編號:0707)
(一) 申報內容。
加強新認定的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條件能力建設,充分發(fā)揮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作用。支持新認定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面向社會公眾開放,組織策劃互動性、參與性強的“開放日”系列活動;鼓勵開發(fā)線上線下、STEM教育、DIY教育等各類教育資源,加強與學校教育資源的結合;鼓勵大聯合、大協(xié)作組合優(yōu)質科教資源開展“走出去”系列活動。
?。ǘ?申報條件。
1.申報單位為2017年、2018年新認定的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;
2.申報單位應提供基地年度科普工作總結和下一年度工作計劃;
3.項目合同期為1年。
?。ㄈ?資助方式。
支持強度10萬元/項。2018年獎補2017年新認定的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;2019年獎補2018年新認定的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。
第四類 定向委托類項目(專題八至專題十一)
本類型專題主要為配合省科技創(chuàng)新普及重點活動推進,由相關主管部門確定牽頭單位,牽頭單位按照本指南規(guī)定的申報內容,填寫申報書,并由省科技廳向社會公開發(fā)布。(《關于2018-2019年度科技創(chuàng)新普及部分專題實行定向委托的公開說明》請見附件)
三、申報要求
?。ㄒ唬?申報的項目應統(tǒng)一使用專題內容作為項目名稱。如,申報“(一)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”的項目,申報項目名稱應為“xxx重大科技成果科普化”。
?。ǘ?申報單位應提供申報條件所需證明附件材料,并對材料的真實性、合法性負責,如有弄虛作假將按相關規(guī)定處理。
四、申報方式
?。ㄒ唬?項目申報。由符合申報條件、具備完成能力的有關單位按照指南要求進行申報。申報單位通過廣東政務服務網或省科技廳陽光政務平臺(http://pro.gdstc.gov.cn)提交有關資料。
?。ǘ╉椖繋?。本年度科技創(chuàng)新普及專題資金主要采用項目庫管理方式,符合項目申報要求的申報項目,經評審擇優(yōu)納入項目庫,按年度財政科技預算分批出庫支持,當年未能出庫的項目,可在下一年預算安排予以支持。
(三)申報時間。申報單位網上集中申報時間為2018年9月21日~10月26日17:00,各級科技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18年11月2日17:00。
五、申報程序
?。ㄒ唬┳?。首次申報的單位可在廣東政務服務網進行注冊后轉入省科技業(yè)務管理陽光政務平臺進行申報;或者在省科技業(yè)務管理陽光政務平臺注冊單位信息,獲得單位用戶名和密碼,同時獲得為本單位項目申報人開設用戶帳號的權限,項目主持人從單位科研管理人員處獲得用戶名和密碼,填寫個人信息后進行申報。已注冊的單位繼續(xù)使用原有帳號進行申報和管理。
?。ǘ?申報。各單位和申報人注冊后即可通過網絡提交申請書及相關材料。
?。ㄈ?審核推薦。各級主管部門在省科技業(yè)務管理陽光政務平臺對申報項目擇優(yōu)推薦,并正式行文(含推薦項目匯總表)報送省科技廳。其中各地級以上市所屬企事業(yè)單位的申報項目,應由地級以上市科技局行文報送;其余省直等相關部門所屬企事業(yè)單位的申報項目,由主管部門行文報送。